articleList

研工动态

诚诚实实为人,踏踏实实做事——访2005年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张志毅教授

2005年11月,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批准2005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决定》,我校国家级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的博士生张德强的学位论文《毛白杨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重要性状的分子标记》(指导教师:张志毅教授)榜上有名。这是我校入选的第三篇,也是林业系统的第四篇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喜讯传来,师生精神振奋。我们新闻中心的记者有幸采访了张德强的导师张志毅教授。
    张教授的办公室夹在了两个宽大的试验室中间,所以显得有些小。里面整齐而有条理的摆放了各种各样的书,凡是能放东西的地方都被张教授充分利用起来了。刚从实验室回来的张教授穿着一身白大褂,正无奈的看着那台莫名其妙罢工的电脑,这也给了我们采访的好机会。
    张德强博士从1999年入学师从于张志毅教授,开展中国乡土树种毛白杨的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重要性状分子标记方面的研究。这在当时是一项全新的课题,特别是以林木作为材料,运用扩增性片断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AFLPs)标记技术以及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分析的方法来做这项研究更是一个新的领域。张教授认为,选题新颖、技术手段新颖正是这篇博士论文能入选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首要条件。另一方面,张教授把成绩的取得更多的归功于他的学生张德强。他说,张德强是一个做事认真、踏实、刻苦的孩子。从林产化工的硕士到遗传育种的博士,这一跨专业的跳跃是充满艰辛的,不但要拼命的补专业基础知识,还要适应无休止的野外作业。张德强的研究工作很多要在外面完成,有时在山东,有时在陕西,要在室外完成采集、温室杂交、培育等,经常在大冬天骑着自行车去做实验,“满手都是冻疮呀!”张教授心疼地说。可是他丝毫没有惧怕,外面一待一整天,实验室一待一整天,不分节假日的工作。同时,他很善于总结,经常及时地把实验中的数据提炼总结整理成论文发表,并曾在《理论与实用遗传学》(TAG)等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同时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有两篇,被EI收录的有八篇。正是这些论文的发表,使得国际、国内同行更了解这一项目的研究,为百篇优博的获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张志毅教授认为这些成果的取得也离不开学科、研究生院、学院、学校、领域内同行的多方关心支持,是大家集体努力的成果。在此张教授说他要感谢所有关心支持过这项研究工作的领导和朋友们。
    作为老师,张志毅教授是严格的,他给学生指出研究思路之后,就要求学生按照指定方向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掌握学科最新动态;他要求学生做实验必须踏踏实实,不可有一丝的马虎;作为导师,应为朋友,张志毅教授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宽松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允许学生自由安排实验时间,博览群书,和他讨论多方面的问题,并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研究经费,和齐全的实验设备。
 曾师从朱之悌院士的张志毅教授,谈起自己的学生经历感受颇深。曾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坐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个师兄而非一个德高望重的教授。他说,作为研究生,他的科学研究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可能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可能对某个方向感兴趣,或者是崇拜某位老师,这些都会影响你的选择。他自己就是当年听了朱先生的课后很感兴趣,同时受朱先生的科研精神、学习态度、为人处世、学识水平的影响,下定决心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除了兴趣,就是一定要踏实认真,从小事做起。有的东西可能论文里根本没法写,可是对于一项研究却很重要,必须踏踏实实做,一点一滴的积累经验。第三,这也是研究生培养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有创新精神,要去想新的东西,不能照搬照抄。但所谓的创新也是在踏踏实实做实验,广泛阅读之后才能想到的。第四,就是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学习,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一项工作的完成是建立在大家的帮助下的,导师、同学、实验员等,甚至于你所查阅的书籍的作者都是帮助过你的,是群体的杰作。大家应该互相帮助,不耻下问。张教授说:“有这样一句话‘诚诚实实为人,踏踏实实做事’,我一直都是本着这个原则工作和生活的。希望同学们也能懂得这个道理。”第五,研究生应该及时和导师沟通,讨论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他提到,导师一般都比较忙,学生应该主动约时间向导师进行阶段性汇报。最后,张教授作了个小小的总结:创新就是要有新的“idea”和快的“speed”。“Idea”就是要有一个灵活的思路,新的想法;还有就是“Speed”,就是速度要快,就是要抓紧时机去完成你的想法,取得成果,公诸于世。
    采访结束了,张教授温和的送我到门口,还叮嘱我有事尽管来找他。突然想起他说过的话:要虚心请教,不论哪个专业,哪个方面,谁,都可以尽情地去请教!(付蓉)

上一篇: 下一篇: